768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礼记·学记(一)【先秦】乐正克 拼音版

360直播官方网站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768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礼记·学记(一)【先秦】乐正克 拼音版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图片

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

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其此之谓乎!

【先秦】乐正克《礼记·学记(一)》

赏析

《学记》中的这段文字“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'念终始典于学。’其此之谓乎!”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治国智慧,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

“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”开篇便指出,有深谋远虑,追求良善的品德,只能获得小名声,不足以打动众人;亲近贤人,体恤远方之人,能够打动众人,却还不足以教化民众。这表明了单纯的个人品德修养和局部的善举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,但对于整个社会的教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。

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”这一句是关键所在,强调了教育对于感化民众、形成良好风俗的决定性作用。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教育,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,塑造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。这反映了古人对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,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。

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以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为喻,形象地说明了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明白道理、获得智慧。它生动地阐述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。

“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明确指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、统治民众,都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。这体现了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,强调了教育对于培养人才、传承文化、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。

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引用经典进一步强调了要自始至终重视学习和教育。这不仅是对前文观点的有力支撑,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教育的一贯重视和传承。

从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,这段文字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普及性。它不仅仅是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,而是要惠及广大民众,以实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。同时,也强调了教育的持续性和终身性,即学习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,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都不能停止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